图片
图片

产品中心

图片

联系我们

地址:苏州工业园区和顺路77号
联系人:谭小姐
电话: 0512-67905898 / 67905897
邮编:215000

 网址:www.weihejs.com

 

用人,还是用机器人?这是一个问题

编写时间:2014-01-02  点击次数:1330次
 一直以来,中国制造都以低廉的人工取胜,代工巨头比亚迪就是以人工替代机器工作而成功的。可是中国制造目前的困境是实业空心化,大量游离实业的游资推高了原材料价格引起通胀,通胀推动了人力成本的上涨。现在,富士康作为中国制造的标杆企业,正通过配备机器人来提高资金和劳动力的组合配置比例,向西方工业生产模式靠拢。以人工替代机器的时代正在过去,现在是用更多的机器来武装人。作为代工的主要成本,人力资本的剧烈消耗让富士康产生了用机器来替代人的冲动。在过去的10年间,富士康充分利用了中国从高收入国家取得高质量设计然后将其转变为廉价量产品的能力,通过120多万人的代工队伍将富士康打造成为全球最大的代工厂商,其中,仅中国大陆就有超过100万名工人。

2011年郭台铭宣布了一个重磅消息:2012年富士康将以日产千台的速度制造30万台机器人,用于单调、危险性强的工作,以提高公司自动化水平和生产效率。这是郭台铭首次明确了富士康的机器人战略目标,来自全国17个省份的26个园区的几十万名员工共同见证了这一时刻。尽管在3个多月前,郭台铭就已声称未来3年投资至少1000亿元,引入100万台机器人,但当时更多人觉得这是个玩笑。而事实上,富士康早已对机器人计划有过准备。公开信息显示,富士康的SHZBG 鸿超准产品事业群已专门成立自动化机器人产品处,近两年也在全国各地招聘机器人应用工程师。富士康总裁郭台铭不久前在考察富士康山西晋城园区时说,去年,富士康在晋城研发的机器人已经下线,今年这一园区的机器人产能将达到一万台,三年后达到百万台。2016年,富士康科技集团将在山西晋城建成“世界最大智能化机器人生产基地”。

如果说一年前富士康的大规模内迁是为了应对跳楼事件和加薪的影响,借机完成了在中国大陆的布局,那么这次富士康的机器人计划被认为是中国制造走向世界制造的新跨越,同时也是新挑战。但是富士康全球最大的竞争对手,世界排名第二大的电子产品代工厂商伟创力却走上了与富士康完全不同的道路:当代工企业纷纷西迁时,伟创力却仍集中在沿海发达区域,并且仍在招募着大量人力资源。当富士康等台企继续为了苹果订单而斗个头破血流时,伟创力正淡化PC和消费电子代工业务,加速朝医疗设备、汽车电子、航空国防等高利润领域布局。他们认为人的价值是机器永远无法取代的,他们应对劳动力成本上涨的方法是提高员工的技能,让产品拥有更高的附加值,而不是把员工当机器人来用。

“这是借助内迁转移压力,延续人力成本优势的做法,但中国人口红利结束是个趋势,未来西部也会出现。因此,缓解压力不能仅靠不断地迁移,而是要实现高端生产力,这要求我们必须从人的角度入手。”伟创力全球企业社会责任与员工关系副总裁黄英祺如此解释他们公司对内迁的看法。